公告

※印心禪法體驗禪-禪的妙用 (7歲以上都可以來參加~~~)
請洽:新竹市科園禪修會館 (請先預約) TEL : 03-6669995;
E-MAIL : BC300@buddhachan.org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修行正法應有的正念

修行正法應有的正念
文/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要成就無上菩提,所以要修行正法,要依照佛陀所說的經典來如法開悟,如是禪行,如實見證。

投胎到人間的目的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修行人,但真正知道該如何修行,瞭解修行目的的人卻很少。到底為什麼要修行,又該怎麼修?大家不妨想一想,今天我們投胎到人間,是為何而 來?是為了做大官、成大事、發大財,還是來成就自己過去累世的大悲願行?如果你不加以深思,很難瞭解修行的真正意義。

  很多人在過去累世中,有佛住世的時候,都曾追隨在世佛陀修行,也發願要成就無上菩提。但因為一直沒有修行到最究竟的佛的果位,所以今生又來到娑婆世界修行。也就是說,你是為了完成自己過去世的宿願而來到人間。也許在過去世中,你已成就了聲聞、緣覺,甚至是菩薩果位,但還不是最究竟,所以發願再來人間修行、成就,這就是所謂的「再來人」。當然也有人是因為佛緣到了,在今生今世能夠修行正法,讓靈性得以解脫,而回到佛國。

  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是決定未來千百億萬劫能否不再輪迴,而永生佛國的一個最重要關鍵。也就是說,今生的修行,是靈性要繼續流轉於六道,還是可以解脫自在的一個轉捩點,所以非常重要。  

如法開悟 如是禪行 如實見證

既然我們來到人間的目的是為了修行,為了成就無上菩提,那麼要怎麼修,才是圓滿修行,才是究竟的成就?就是要修行正法,要依照佛陀所說的經典來開悟。所以在接下來的〈金剛經真修實證〉課程中,我們要能「如法開悟」,也就是要根據《金剛經》中,佛所說的正法來加以開悟,而不是只有讀誦經文而已。

舉例來說,我們每天為了供養色身所吃的飯是用米煮成的,如果米不煮成飯,就不能變成維持生命的食物。



佛法也一樣,佛所說的正法就好比生米,一定要經過開悟的過程,變成熟飯,才能變成靈性所需要的資糧,那就是智慧,讓你像世尊一樣,可以在這一生這一世成就無上菩提。。

  如法開悟以後,接著就要「如是禪行」,要依照自己所開悟的智慧來禪定、來行菩薩道。最後是「如實見證」,將我們在行菩薩道時,所得到的一切種種,在深定中見證佛道。由此可知,「如法開悟、如是禪行、如實見證」,是我們在聞正法或修行任何一部經典的時候,所必須依循的過程。

  很多人把《金剛經》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也有人用祂來超度亡靈;不過,雖然《金剛經》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德力,可以超度靈性到佛國淨土,但要讓《金剛經》產生這種力量,持誦者必須經過開悟、修行、證道以後,才能擁有這種能力,否則,如果只是把《金剛經》當作一本書來研究,或讀誦,並不能發揮祂的力量。其實,不管是《金剛經》,還是任何一部經典,都不是讓人讀誦的,而是要真修實證,這是很重要的修行觀念。



真正的出家是「心」出家

修行人可分為出家眾和在家居士。所謂出家眾,就是比丘和比丘尼,在家居士則是指一般的修行人,兩者的修行觀都是要「上修佛道,下化眾生」,他們最大的差別,就是出家眾擁有很好的修行環境,因為僧團是專為修行而組成的,所以當然有助於修行成就;可是僧團的修行卻不如在家居士來得自由與自在。

僧團的修行方式,屬於團體的共修,它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制度下,共同的生活、工作與修行,沒有個人的自由意識。不過,如果輔導這些出家眾的上師們,能夠讓他們在做完早晚課之餘,給他們一些自由的時間與空間,來修禪定,或是讓比丘、比丘尼請教上師有關修行方面的問題,我相信在他們這一生這一世,一定可以圓滿成就佛菩薩的願力,這是出家眾比在家居士在修行上要來得方便的地方。



  至於帶髮修行的在家居士,平常除了要負擔家庭的責任,包括照顧父母、妻子(或丈夫)及子女,還有社會的責任,要在社會上工作,所以只能利用閒暇之餘來修行,不像比丘、比丘尼可以全心修行,這是在家居士不如出家眾的地方。但在家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方便來安排修行時間,比方什麼時候禪定,什麼時候看經典,什麼時候參禪等等,和出家眾相比是比較自由的,所以兩者各有千秋。但不管是出家或在家,都一樣修行,一樣可以成就,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出家的真正涵義是「心」出家,而不是「身」出家。所謂出家,是出離人間的、世俗的、三界之家,也就是一心一意要讓自己的靈性能夠解脫千百憶萬劫以來的流轉輪迴,回到光明的佛國。因此,如果一個出家眾只是色身出家,而心並沒有出家,那是很難成就的。反之,在家居士雖然沒有出家,但他的心已經出家了,一樣也可以成就佛菩薩。所以不管是在家、出家,都可以成就,這是大家應有的共識。    



佛陀苦修仙法的歷程

修行是為了要成就無上菩提,也就是要明心見性,見佛成佛,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一點意義也沒有。

  以世尊為例,世尊雖然貴為一國的太子,但祂卻捨棄了榮華富貴,在十九歲的時候離家,到深山去追隨開悟者修行(這裡不說世尊「出家」修行,因為「出家」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專有名詞,而且在佛修行的那個時候並沒有僧團,所以不能說是出家),祂花了六年的時間苦修仙法,到最後,一天只吃一粒米或一顆麥子來維持生命,因為當時的世尊和這些苦修的仙人,都認為在身體裡面有一尊非常尊貴的佛性,希望能讓佛性從肉體中解脫,所以除了放下人間的一切根塵之外,就用各種方法來折磨自己,看看佛性是不是會跑出來。



這些苦修的方法都是很辛苦、很艱難的,但唯有這樣的堅忍精神,才能解除人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能了斷人的私心、貪心、嗔心、癡心、慢心和疑心。當一個人把所有的一切需求都完全空掉,也就是無所求的時候,才能讓靈性具足清淨,成就到聲聞界、緣覺界,也就是辟支佛。雖然此時世尊已成就了辟支佛,但祂仍不滿足,因為辟支佛並不究竟,雖入聖位,還不是最圓滿的,所以祂離開了仙人的苦修,來到菩提樹下修禪定。

  佛在這段修行歷程中,花了六年的時間,解脫了身心的障礙。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對於我執、法執,以及三毒二邪,到底解脫了多少?身為一名修行人,要時常做這種自我省視。

修行要從菩薩起修

如何才能成就佛道?你可以這麼想:跟佛最接近的是什麼?當然是菩薩,所以修行要從菩薩起修,要行菩薩道。什麼是菩薩?《金剛經》上說:「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要當一位菩薩,就不要有這些相,也就是不要執著世間的一切名利、地位、權勢,甚至愛情、親情等等,要一切隨緣,才能讓心具足一切。修行要解脫身體的一切障礙,以及心理的一切障礙。什麼是身體的障礙?就是身體的病痛。什麼是心理的障礙?就是煩惱、痛苦、罣礙、不平等等。世尊利用六年的時間解脫身心,不但度盡體內的所有眾生,內心也完全淨化,不再有煩惱地獄。所以我們修行,也要跟世尊一樣,讓體內的眾生全部都度化,心理上也要沒有煩惱,能夠完全自由而充滿法喜,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



  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修行;比方修行要保持專注、統一的精神和慈悲心,如果你在工作上也保持專注,就是在修行。如果你能真正瞭解修行的本意,不論在生活、工作,還是精神方面,都不會散漫,也不會腐化,你會戰戰兢兢,隨時保持專一,不但工作圓滿,生活上也會更快樂、更幸福。

  由此可知,修行不是坐在那裡枯坐,或是看經、誦經、唸佛、持咒而已,而是要設法先讓身心解脫,然後再讓靈性解脫。因為靈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曾說「自性本自清淨」,如果你能保有自性原本的清淨,沒有根塵的污染,自然可以見到光明的世界。今天你見不到光明的世界,就好比太陽被烏雲遮蔽;這些烏雲是什麼?就是眾生的劣根習性、眾生的煩惱、眾生的欲望與需求,所以真正的修行,必須要能做到無欲、無念。

  禪定也一樣,要能夠無念,而不是胡思亂想,要進入「空」界,諸法皆空。因為緣生緣滅,一切的法都是空的,包括我們的色身,也是空性。為什麼色身是空性?因為色身終究會滅亡,凡是在現象界具有生滅性者,就不是真實的。唯一不會生滅的,只有靈性,所以一定要讓靈性不再受業力的影響而輪迴,在這一生這一世就要解脫自在,回到佛國。    



唸佛是為了讓體內眾生成佛

有些人認為,唸佛、持咒、禪坐、做早晚課,就是在修行;當然這些都是修行,但並不能達到最究竟。如何判斷我們的修行方法能不能到達究竟?就是看你是以「人」修行,還是以「靈性」修行。什麼是以「人」修行?就是用意識修行。比方唸佛的時候,你是用嘴巴來唸,還是用心、用靈性無唸而唸?一般人在初修時,都是以方便法入門,其中最簡單的方便法就是唸佛法門,讓你藉由唸誦佛號而得到心的安定;可是現在的唸佛法門大都已經偏差了,本來修行是為了要求得解脫,然而有些法師在教導唸佛的時候,卻規定一天要唸幾萬遍,這樣不但不能獲得解脫,反而讓心的壓力更沈重,因為如果沒有唸完,下次還要再繼續補唸。 



若照這樣的方式來修行,即使唸到生命結束了,你還是一個「人」,不會是菩薩或是佛;因為你是用「人」的方法,用「人」的意識、「人」的心在唸佛,當然不可能成就佛菩薩。

  從表相上看來,唸佛的時候,是用手數著佛珠,一顆一顆的唸著佛號,這種唸法很難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修唸佛法門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能夠安祥,能夠安定,但這還是人的修行,不能超越三界,當然也不能成佛,下輩子還要繼續來人間修行。

  至於一八顆佛珠的每一顆珠子,都代表了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也代表我們體內的一切眾生,因為三千大千世界就在我們一身,也在我們一心,所以你撥一顆珠子,唸一聲阿彌陀佛,就代表你要讓自己體內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都成就阿彌陀佛,而這就是地藏王菩薩說的「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如果你的體內還有眾生,就不可能成就。由此可知,唸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體內的一切眾生都成就阿彌陀佛,而不是只在嘴上唸佛。

  但這樣還不夠,還要讓心裡的地獄,也就是煩惱、罣礙、痛苦都空掉,才能成就菩提,這就是所謂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要成就無上菩提,一定要度盡身體裡面的眾生,同時要讓心裡面的地獄完全空掉,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你不是這麼修,就不是究竟正法,只能算是方便法,方便修行而已。

  如果你分次生滅,分段修行,就不可能在這一生這一世成佛。如果你想在這一生這一世成就無上菩提,就要按照世尊真傳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法門,這是禪宗非常寶貴的一句箴言。



修行要直心 要深心 才能直接到達佛國

彌勒菩薩曾問世尊:「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成就?」佛陀回答:「有,就是『秘密內證法』。」所謂秘密內證,就是讓你自己內在的靈性去見證無相法、無為法,也就是「直心」,直接到達本心,直接到達自性,直接到達佛性;如果你的靈性無法見證,就不能成就。所以,你可以直接以唸佛的方式,或是以禪定的方式,只要能夠直接進入本心,就能夠進入佛的世界。  例如禪定,如果你在正定中解脫了身心的障礙超越了身體,超越了現在意識(沒有妄念),超越了潛在意識(過去累世及今世早期的意識)就能進入空性世界,只有在空性世界修行,才能見證無相實相的世界。

  在空相世界裡,就是無相的世界;如果你在無相世界裡進入到實相世界,見證到佛陀,就是見證了實相的世界。人的修行是在現象界裡修行,一定要超越現象界,進入到無相世界(從有為法到無為法),然後再進入實相,修行要這樣依次第修行。

  換句話說,我們要從現象界直入到無相界,再深入到實相界,這種修行方法才是究竟正法,才能在這一生這一世成就佛菩薩。





真正的素食是「心」素

修行要不要吃素?這是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我們不妨從下面的例子來深思:在電視Discovery節目中,可以看到很多凶猛的野獸,像是老虎、獅子、野狼等等,在獵食牛、羊、馬、鹿等動物,雖然這些草食動物的體積比肉食動物來得大,可是牠們很溫馴,也很善良,至於肉食動物則比較殘暴。我們可以從這裡得到一種啟示而開悟,就是素食者的性情要比肉食者來得溫順。所以如果能夠吃素,就可以從內在培養一種善良之心,也比較不容易有嗔心。

  或許有人會質疑,如果只吃素,會不會營養不良?其實並不需要擔心,因為像這些草食動物的體型都很龐大,牠們也都長得很好,可見並不會營養不良。如果你覺得孩子在成長期需要吃葷,也未嘗不可,一切隨緣,不要為了吃葷或吃素而苦惱不已。因為真正的素是「心素」,有些人雖然吃素,心卻是葷的;但有些人雖然吃葷,心裡面是素的,這就是實相,就像濟公禪師一樣,嘴裡雖然吃葷,心裡面是素的,是清淨的。   



不過,現在很多坊間的素食館都過於人工化,既然是素食餐廳,就不應再有仿葷食的菜,或刻意去模仿葷食的味道,甚至沿用葷食菜名,這樣就失去了吃素的意義。

  對修行人而言,我比較贊成吃素,但最重要的是心素,這就好比出家與在家,最重要的是心出家;如果你能掌握這些原則,就是最好的出家,最好的素食。  



開悟修行 自覺覺他 自度度他

真正的修行是開悟修行,如果不開悟,不算是修行。這就好比台灣有句諺語:「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意思是說,一頭牛即使到了北京這麼繁華文明的地方,牠還是一頭牛。同樣的,如果你不開悟,以「人」在修行,修到最後,仍然是個「人」,不會是萬法莊嚴的佛。

  可是要如何開悟呢?要從日常生活中開悟。比方我們都有參加告別式(葬禮)的經驗,我以前曾經這麼想,今天我來送人家,哪一天輪到人家來送我呢?因為人生無常,不知何時我會變成被人送別的對象,所以要趕緊修行;而這就是開悟。

  尤其要趁著自己的心還很專注於修行的時候,更要把握住機會,不要等到這口氣斷了,還沒有成就,只好下輩子再繼續來修行。萬一你今生沒有修行,當大限來臨時,你會不知道自己輪迴何處,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所以每個人都要有這種開悟修行的覺性。

  但除了「自覺」覺悟自己要修行以外,還要能夠「覺他」,也就是幫助更多人開悟,接引他們來修行。而修行以後,要讓身心完全解脫,也就是度盡自身的眾生,讓地獄皆空,現出靈性的光芒(靈性現前),這就是「自度」。另一方面,還要讓其他人也和我們一樣,修行究竟正法,成就無上菩提,這就是「度他」。

  修行就是要自覺覺他,自度度他,然後覺行圓滿。什麼是覺行圓滿?就是自覺又覺他,自度又度他,不但自己的修行功德圓滿,也讓一切眾生修行圓滿;簡單的說,就是萬德莊嚴。當你具足了這些真功德,內心的靈性光明自然現前,此時的你,就是一尊在世佛。

修行要超越地球時空

修行多久才會成就?這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有人可能幾年,有人可能幾十年,甚至有人幾百世或千百億萬世都不能成就,端看你修行的是不是究竟正法。所謂究竟正法,不是「人」的修行,是「靈性」的修行。靈性無法以肉眼見,而人的外貌、思想及行為,則可以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但這些都是「相」,所以不是真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靈性解脫,是靈性現前,是讓靈性成就,所以不要一直停留在「人」的修行,應該跨過「人」的層次,直接進入靈性修行。至於要怎麼修,只有在禪定中才能做到。

  佛教三學「戒、定、慧」中,「戒」是清淨,「定」是進入般若智慧,「慧」是見證佛的知見、佛的大智慧、佛的大生命、佛的大力量、佛的大圓滿、大圓覺。   



一個人如果不開悟,就不能發菩提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無上正等正覺的成佛之心。但如果你開悟了,也發願了,就要一心堅定,讓靈性完全解脫,完全得度,到達佛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千百億萬劫來的一大事,當年世尊也是為這一大事而來人間的。

  如何進入高次元世界?這是在書本裡看不到的,由此可知,「學佛」與「佛學」不一樣。所謂佛學,是一般學者研究佛教的起源及變遷,或是研究佛陀的一生,這是意識上的研究,只能算是一種學問,是一種相法。但佛的光明世界超越了意識界、現象界,祂不在有相的世界裡,所以無法以有相法來研究佛的世界。唯有「學佛」,學習世尊成就的歷程,才能和祂一樣,成就佛陀。  

開悟修行 自覺覺他 自度度他

我們知道,佛陀經過六年的苦行,還不能到達最究竟,所以祂離開仙人的修行,來到菩提樹下,禪定六年才證道。有些書上說世尊一天就證道,那是錯誤的;也有人說佛陀「夜睹明星而證道」,是看了天上的星星然後證道,其實不然,這「夜睹明星」四個字就和「明心見性」一樣,佛是從正定到深定,到妙定,最後見證自己的身心已經化成整個虛空界,和宇宙合而為一,也就是沒有色身的存在了,而且本來在體內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器官、所有的生命體,都在閃閃發光,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此時世尊才知道,原來眾生皆有如來德性,不能成就的原因,是因為我執太重,法執太深;由此可知,成就佛陀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排除我執和法執。

一個人有了我執、法執,就有四相,就有「我」的存在,所以修行人要捨棄「我」不要有「我」的存在,就像六祖一樣,「只求成佛,不求餘物」。一切有關人的思想,人的身體,靈性之外的一切,都是多餘的,如果你還執著於這些餘物,就會停留在根塵的世界,而流轉輪迴,根本不可能成佛,所以修行要開悟,同時真修實證。

修行要行菩薩道,而布施又稱為第一波羅蜜,可見其重要。一般人都是以金錢來布施,其實身體也可以布施,那就是利他行,去利益眾生,捨棄一切自我的利益,這就是菩薩行。如果你能做到,自然可以進入空相,也打破了我執。  



  什麼又是法執?人之所以會有法執,是因為所知不夠,於是就變成修行的障礙。比方你想接引朋友來修行,可是對方一聽說要禪定,就斷然拒絕,因為他害怕禪定會走火入魔;這就是法執。其實這是他對禪定的所知有限,他不知道禪定不但不會走火入魔,還可以幫助走火入魔的人,讓他們得到健康。

  為什麼一般人認為禪定會走火入魔?那是因為他修行的不是正法。真正的禪定修行,是修自己的靈性現前,修自由、自在、法喜充滿,可是偏偏有人是利用禪定來招外靈入身,以求得到小神通,結果惹得惡靈上身,讓你的身心造業,最後它離開你了,可是你卻要承擔這些罪業,多可怕啊!但如果你修行的是究竟正法,修到了某種清淨的境界時,自然就會得到神通,因為這不是向外求來的,所以不會走火入魔。

  佛所說的神通可分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性通(漏盡通)等。當你的眼根圓通以後,可以得到天眼通;耳根圓通以後,可以得到天耳通;如果你的心很清淨,能夠圓通,可以得他心通;如果你的悟性到了相當的智慧,可以知道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宿命通;如果你能以法身去行佛事,就是神足通;而當你的靈性現前,就是性通。像這些種種的神通,是因為你修行究竟正法,得到了清淨,得到了智慧,得到了圓滿,得到了圓覺,而有的自然神通,這是佛的大威德力量;而且也因為你得到了這些神通,才能得到這些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度盡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這些都是修行人應該要有的正見。